入伏如何排湿?夏季祛湿最佳方法攻略

作者:高老师    

入伏三伏天,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候。如果不注意排湿,湿气在身体里越积越多,不仅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,还易发展成慢性疲劳、肥胖、水肿,甚至诱发风湿、关节炎等问题。别着急,今天就跟你说说——入伏时节,如何科学祛湿排湿,让身体清爽过“桑拿天”?

入伏如何排湿?夏季祛湿最佳方法攻略

一、入伏湿气从哪来?

一到七月中旬,南方进入高温多雨期,北方湿热交加。屋里屋外都湿乎乎,人像被包在了湿气的“保鲜膜”里。而中医讲,“脾主运化”,脾为湿邪最怕的器官。一到湿热天,脾的运化功能变差,水液排不出去,就“郁”在体内,成了湿邪。

最典型的几个湿气重的表现你中招了吗?

如果你中了2条以上,就要开始注意排湿了!

二、入伏排湿有诀窍,关键看你会不会“养”

1、汗,是最天然的排湿方式

人在发汗的时候,体内的湿气会随汗液通过毛孔排出。伏天阳气旺、气温高,正是“以热祛湿”的最佳时段。千万别总守在空调底下不活动,那只会把湿气“锁进”体内。

排湿方法推荐:

温馨提醒:出汗不等于大汗淋漓!微汗最佳。记住,流汗后要及时擦干、换衣服,别贪凉。

2、饮食排湿,扶脾最关键

脾虚生湿,想排湿先养脾。入伏时饮食宜清淡、健脾化湿,别再暴饮暴食、吃冷饮了。

推荐祛湿食材:

祛湿粥方推荐: 薏米+赤小豆+莲子+山药煮粥,每周吃2~3次,湿气轻轻就被抹掉!

注意:湿气轻微,用食疗;湿气严重或已有腹泻、大便异常,建议配合中医调理,不可盲目进补。

3、避免伤脾的“慢性湿气源”

祛了又来,很可能是你的日常习惯不停制造“内湿”。以下行为等于给湿气开了门:

所以,戒冷饮、睡够觉、动起来,比吃多少药都重要。

4、药食同源,艾灸拔罐别忽略

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,中医养生手法在三伏天特别高效。尤其推荐两种方法:

如果有条件,可以找专业人士三伏调体,效果事半功倍。

三伏天,是排湿、去寒、调养的黄金疗愈期。这一阶段你排得掉多少湿,就是你冬天能不能少生病的基础。别等湿气变成慢病才重视,趁着入伏这段“出汗、吃清淡、养元气”的窗口期,养好脾胃、轻灵一身,你会发现,不仅血压稳了、胃口变好了、人也轻松多了。

发布于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