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破了手、蹭破了皮,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贴上一张“创可贴”。但你有没有注意过,有些包装上写的是“创口贴”?很多人疑惑:创可贴和创口贴到底有什么区别?买哪个更好?家里常备需要注意哪些事?今天小编来帮大家答疑解惑。
一、创可贴和创口贴其实不是一回事吗?
我们在药店常看到的“创口贴”和“创可贴”,严格来说,并不完全相同。
1、“创可贴”是品牌名出身
创可贴是最早由国外引进的商品名,后来成为一种通用叫法。它是一种带有药垫的自粘性敷料,主要用于小面积的皮肤创伤,如割伤、擦伤、针眼等。创可贴的核心部分是中间的药垫,能吸收渗出液,保护伤口,防止感染。
2、 “创口贴”是通用名、药监注册名
创口贴,是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命名标准进行注册的名称,比如“医用创口贴”、“抗菌创口贴”、“防水创口贴”等,属于一类医疗器械产品。创口贴的结构和功能与创可贴基本一致,都是由防粘药垫和自粘胶带组成,用于小创口的保护和护理。但是创口贴一般不含药物,主要成分是无纺布、粘贴剂等,作用是遮盖伤口,避免感染。
二、日常生活中,为什么更推荐使用“创口贴”?
1、权威注册更有保障
“创口贴”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畴,必须通过国家审批,有清晰产品标准、适用范围与成分说明,更安全。
2、产品类型更丰富
正规创口贴包括以下多种类型,适用场景不同:
- 普通创口贴:轻微割伤、擦伤;
- 防水创口贴:洗手、洗澡时防水用;
- 抗菌创口贴:适合易感染人群、户外使用;
- 透明创口贴:美观、适合裸露部位;
- 儿童创口贴:柔软黏性适中,适合孩童娇嫩皮肤。
3、药房/超市采购更容易分辨
现在大多数正规产品包装上写的都是“创口贴”,“创可贴”相当于“通俗名”,有些三无小作坊也会用“创可贴”来误导消费者,注意查看生产厂家、批准文号与有效期。
三、创口贴都有哪些类型?买的时候要看清!
不是所有创口贴都一样,乱贴可能效果打折,甚至加重感染。市面上常见的创口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1. 普通型创口贴
用于表皮浅层、出血少的小创口。如:轻微刮伤、指甲周边破皮。
2. 防水型创口贴
外层有PE或PVC防水膜,适合洗手、洗澡时佩戴,但不宜浸水太久。
3. 抗菌型创口贴
含有抗菌因子(如银离子、聚维酮碘等),适合易感染部位的创伤,防止细菌侵袭。
4. 透气型创口贴
适合皮肤敏感人群,一般用于伤口已经不出血但仍需保护的阶段。
5. 儿童型创口贴
图案多、材质柔软、黏性适中,但通常不含药。适合孩子磕碰小伤使用。
创口贴、创可贴,一字之差,却藏着使用学问。买的时候要认准名称和用途,贴的时候要注意消毒、观察伤口。在日常生活中,一般建议8-12小时更换一次创口贴,尤其天气炎热时。长时间不换容易导致伤口湿润发白、局部皮肤发炎甚至出现脓液。如果发现创口贴边缘变脏或脱落,应立即更换,以免细菌入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