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专注力不足的表现,提高儿童专注力的6种方法

作者:李老师    

每一个爸妈,或多或少都吐槽过一句话:“这孩子坐不住,一写作业就走神,要盯着才行。一玩手机、打游戏倒精神百倍,提到作业就立马“发动困劲”。这些问题背后,其实并不完全是“叛逆”或者故意偷懒,很多时候,是孩子专注力不够。专注力就像孩子成长的“原始能力”,影响着学习效率、情绪管理、人际交往、习惯养成。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就回归本源,好好谈谈:什么才是“专注力不好”的真相?家长常犯的误区有哪些?最有效、能在生活中坚持的方法,到底有哪些?

儿童专注力不足的表现,提高儿童专注力的6种方法

一、你以为的“多动、拖拉”,可能就是孩子的专注力在报警

在教育咨询中,有很多爸妈说孩子“坐不住”“老走神”“没自控力”。但有趣的是,这些孩子可能玩积木可以集中2小时,打游戏不叫吃饭。所以,专注力不是没有,而是乱放了地方。

以下是专注力不足的典型表现:

这些都说明,孩子的大脑没有形成良好的专注力调控机制。这时候,如果一味用吼、催、骂,只能反而适得其反。

二、家长最容易犯的3个误区,你中招了吗?

1、靠“盯”来让孩子专心

“你看着他不动,他才写得快。”——但家长不能24小时盯着,多数孩子一旦没人盯,效率直线下降。靠强制控制,容易让孩子出现抗拒学习、怕写作业、依赖监管等问题。

2、不停报各种补习班、培训班

基础专注力没打好,“加量”只会让孩子更烦更累更焦虑。不是不会学,而是学不进去、记不下来。

3、认为“长大就好了”

很多注意力问题不是随着年龄自愈,而是如果不引导,后期影响更广——学习、性格、自信都会受损。

三、提高儿童专注力最有效的方法

1、规律的生活节奏

孩子的专注力和大脑前额叶功能密切相关。这个区域最怕的,就是熬夜、睡不好。

2、 “25分钟+5分钟”的碎片学习法

别指望孩子一坐就是1小时,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分模块提高集中力,逐步建立“时间感”。建议采用“番茄钟法”:

3、减少环境干扰

孩子在写作业桌上有玩具、电视声、爸妈频繁走来走去——专心是很难的。

4、多做“静心类”游戏

专注力不是“硬盯”,而是注意力的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。以下游戏适合5~12岁孩子练专注力:

5、运动

6、及时反馈和肯定

当孩子完成一个小任务、专注了一段时间,家长要:

提高孩子专注力,不靠催,不靠盯,也不是靠“加班加点打鸡血”。它的本质是培养孩子自主调控大脑的能力,从内而外形成稳定、抗干扰、可持续的注意力系统。参考以上的方法,从今天开始,换个方法,不焦不躁地一点点调起他的“专注力能量条”。

发布于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