祛暑健脾胃清热祛湿的12种中成药推荐

作者:高老师    

夏季湿热易致脾胃虚弱、体倦乏力、食欲下降。本篇文章推荐12种适合伏夏时节使用的中成药,包括藿香正气液、参苓白术散、二妙丸、牛黄清心丸等,按祛暑、清热祛湿、健脾胃、三类症状配伍,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人群体质特点,帮助改善夏季常见不适,为健康打下基础。

祛暑健脾胃清热祛湿的12种中成药推荐

一、清热祛暑类

1、牛黄清心丸

适合心烦、失眠、多梦、生闷气、口苦;闷热压感强的时候,情绪容易浮躁。牛黄清心丸能清热解毒、镇静安神,特别适合湿热上扰、脾火旺盛的人群。

温馨提示:体虚、胃寒者慎用,饭后服用更稳妥。

2、至宝丹

适合重度中暑、昏睡无力、大汗+神志模糊;经典的“急用药”,家里可常备。特别适用于暑热夹湿引起的气机堵塞,可提神醒脑、开窍避暑,比藿香正气水更有“镇重气”作用。

3、罗汉果清肺丸

适合咽干口渴、燥热咳嗽、嗓子发紧;暑湿一重,很多人一开空调或一吃点热气东西就咳。罗汉果清肺丸温和清热润肺,很适合反复轻咳、靠含片度日的人群。

二、祛湿化痰类

1、藿香正气水/丸/软胶囊

适合暑湿感冒、恶心呕吐、脘腹胀满;“国民祛湿药”,家家柜子都该有。具备芳香化湿、理气和中、解表散寒的功效,特别适合外出受凉、吃坏肚子、突发头昏脑胀的人。

2、 二妙丸(苍术+黄柏)

适合小便黄赤、阴部瘙痒、湿热下注;这不是女生才关心的药,很多男性夏季湿热下注也非常适用。两个字总结就是:排湿、祛火。如果你经常感觉下半身闷热、尿黄严重、容易“上火”,这是很精准的药方。

3、三仁汤颗粒(部分医院自制)

适合头榻榻、无汗倦怠、全身胖胀;三仁汤化湿清暑、兼调气机,是脾胃湿重爱困人群的对症良方。部分医院中药房配有口服颗粒,可替代自己煎药。

4、五苓散

适合小便减少、水肿、拉肚子带黏液、饮水不畅有“水湿终结者”之称。利水渗湿效果好,尤其对“水肿型水湿”很有效,也可用于阴雨天易头昏、水肿下肢沉重者。

三、调理脾胃类

1、参苓白术散

适合饭量小、大便稀、不长肉、体虚湿重体质;夏天孩子胃口差、大人吃了也不消化,都可用。参苓白术是“健脾祛湿”里的温和派,坚持吃能逐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。

2、保和丸 / 健胃消食片

适合吃多了、胀得慌、消化慢;偶尔一顿火锅、大餐吃太撑,用这个,化积导滞,助消化。保和丸更偏传统、成分多,健胃消食片更方便服用。

3、安中片

适合胃寒疼痛、胃酸过多、夏天一吃冷就胃不舒服;含肉桂、延胡索等温中散寒成分,调和胃气,适合夏天肠胃冷痛型人群服用。

4、枳术丸

适合老年人消化不良型湿气重、腹胀不思食;比保和丸更“走通气路线”,对气滞型脘腹胀满人群有效。年纪大的、爱坐不动的长辈们,很适合。

5、补中益气丸

适合食欲差、整个人没有劲、饭后犯困;体内中气不足的人,夏天最怕湿热一来,脾胃更差。补中益气丸是非常经典的“拉你一把”组合,提升胃气、稳定脾运,长久调理很安心。

四、温馨小贴士

1、中成药虽好,但也要对症+针对体质,别长期盲目服用;

2、脾胃虚寒者少用泻下类清热药;

3、有基础慢病(如高血压、心脏病)者用药需咨询医生;

4、胃口差不是小问题,长期脾湿会引发代谢综合征、脂肪肝、情绪焦躁等连锁反应。

夏天的“暑湿”,其实并不可怕。只要选对中成药,调理好脾胃,清热祛湿,身体自然轻松。希望这12种中成药能成为你和家人的“夏日守护神”,让你不再为暑湿、脾胃不适、皮肤问题发愁。

发布于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