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体检,最让人“抗拒”的,可能不是抽血、也不是拍片,而是肠镜。可是在中国,结直肠癌已经跃居高发癌症前几位,而大多数原发结直肠癌其实是可以通过肠镜早发现、早干预的。也就是说,一个肠镜,决定的可能是你10年后的健康状态。
今天,我们聊聊肠镜检查:无痛和普通到底怎么选?这辈子,我们需要做几次肠镜,什么时候做才是关键?
一、普通肠镜 vs 无痛肠镜:区别在哪里?
肠镜是一种通过一根带摄像头、柔软可弯曲的管子,从肛门进入直肠及结肠,实时观察肠道内壁情况,同时可取组织活检或切除息肉,是筛查肠癌的“金标准”。
1、普通肠镜
整个过程人处于清醒状态;
会有腹胀、肠道推进时的牵拉感,部分人觉得明显不适,尤其肠道敏感或紧张人群;
检查时间约10~20分钟。
2、无痛肠镜
检查前静脉注射短效麻醉药,人处于浅睡眠状态,没有任何痛感;
检查结束后,苏醒快,不影响意识;
检查体验更好,用于怕痛、易紧张、基础疾病多或大量息肉处理患者。
小贴士:无痛肠镜不是“全麻”,通常采用丙泊酚等短效麻醉剂,安全性高,术后15~30分钟即可清醒。但需要专业麻醉师操作,有轻微呼吸抑制风险。
二、普通肠镜和无痛肠镜到底怎么选?
三、我们多久做一次肠镜才合适?
肠镜不是年年做,一般来说,个体风险不同,检查时间和频率也不同。
1、一般人群
45岁首次筛查,若检查正常可每5~10年复查一次
2、中风险人群
包括:
- 有便血、腹泻、黏液便、隐匿性贫血等症状;
- 长期便秘或大便性状改变明显;
- 有良性肠息肉病史但非多发;
- 炎症性肠病患者(如溃疡性结肠炎)
- 首次检查发现结构异常,医生会根据病理建议1~3年内复查一次肠镜。
3、高风险人群:建议40岁前就开始肠镜筛查
- 一等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(如父母、兄妹);
- 本人曾做过腺瘤性息肉切除;
- 家族性腺瘤或大肠癌综合征史;
- 多发息肉患者
此类人群建议 首次检测提前至40岁甚至更早,之后每1~3年一次 ,息肉多发者即使为良性,也容易复发,不容忽视。
肠镜检查是守护肠道健康的重要手段。无痛肠镜和普通肠镜各有优缺点,选择哪种方式,关键看自身需求和身体状况。定期肠镜筛查,早发现、早处理,是预防肠癌的关键。别让“怕疼”成为健康的障碍,科学选择,主动体检,让肠道健康有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