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律失常有哪几种?早搏、房颤、心动过速症状与区别

作者:张老师    

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~100次/分钟。跳得慢于60,叫“心动过缓”;高于100,叫“心动过速”;不规律、提前跳的,属于“心律异常”。而“心律失常”是个大家族,其中包括早搏、房颤、心动过速、心动过缓。今天我们来分别解释其中最常见的几种——早搏、房颤、心动过速。

心律失常有哪几种?早搏、房颤、心动过速症状与区别

一、“早搏”是什么?

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下突然提前跳动一次,常常让人有“心脏停了一拍,再咚地一跳回来”的感觉。常见症状包括心口突突跳一下

一跳快、一跳慢,乱跳,像“不安定”一样,有时伴胸口闷、气短甚至焦虑,但并不一定有严重后果。

早搏分为两种:

多数早搏是良性的,不一定需要药物,但需警惕出现频率高、有基础病等情况下的风险。

二、“房颤”是什么?

房颤是指心房电信号乱放,导致心房几乎不收缩,只是震颤,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节律也变得紊乱,表现为不规则心跳。房颤是中风高危信号,常见症状包括心慌、胸闷、头晕、乏力;心跳忽快忽慢,没有节奏一致的感觉;有些人感觉不到,但体检一查就是房颤。

房颤的风险:

注意房颤患者是中风高危人群,需及时就医、使用抗凝药物和恢复节律治疗。

三、“心动过速”是什么?

心动过速指心率>100次/分钟。

分为两大类:

1、生理性心动过速:

运动后、情绪激动、发烧、贫血等状态下出现,正常反应,不需要治疗。

2、病理性心动过速

心源性猝死很多就是由持续室速演变成室颤引起,如果在安静状态下心跳达到110以上,且伴有胸闷头晕、黑蒙、血压下降等,要高度警惕。

3、需要做什么检查?

四、怎么判断自己是哪种情况?

image.png

不是所有乱跳都危险,但忽视它可能会错过真正危险的信号。良性早搏、大多数生理性过速,不需要治疗,改善生活方式、心理调节、规律休息就能好转;房颤、频繁室早、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,需要根据评估结果,进行药物控制、抗凝、防骤停和电生理消融等专业治疗。

发布于
最新文章